之前他想要放弃燕教,并不是他真的不想吃这块蛋糕,而且没有合适的支撑,在这里硬撑着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

        不过在陶骄的坚持下,再加上他心里面还有那么一点点有关于教育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理想。

        最终赵长安还是决定拿出来两千万再看看,是不是还能走出来一条完全不一样的新的路。

        大不了失败了这些钱算是扔了,可他至少也算是努力了一次,在二十年以后看着被各种培训班压榨的失去了灵性,只知道学那些大量的AI都能完成的无用的东西的学生,还有那让学生的父母苦不堪言的各种洗脑式的教育蛊惑,砸锅卖铁的去给孩子报班,——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他是不是会后悔今天的放弃。

        赵长安和李诗雅前一世狼狈的来到郑市的时候,手里面总共也就不到一万块钱。

        女儿赵晨秋出生半年不到,李诗雅就进了单彩教育的辅导班,教日语。

        不就以后为了能挣更多的钱,她又带了英语课程。

        到了10年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达到了十五六万,16年的时候超过30万,最高的18年,工资加奖金那一年到手近50万。

        而赵长安教物理,16年的时候,也能拿十几万。

        可以说他俩能够在郑市买房子,买车,养女儿,过着还算不错的生活,都来源于那些学生家长在课外把孩子送到单彩教育上课。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教育一直都是一件昂贵的事情,成为权势者的专利。

        造纸昂贵,每本书都是文人拿着毛笔书写昂贵,直到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至少书籍的价格被打压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