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儿童,是要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要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归属。

        当时还发生过一件事。

        就是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提出的“以儿童眼睛看、耳朵听、心灵体会”的创作观,遭到了批评,可见当时的环境下,儿童的真实情感需求,遭到了系统性的忽视。

        这也是江弦所写第一个故事的背景。

        本身李明烁觉得江弦这种简洁的语句,以及配合插图的形势,透露着内容的“小儿科”。

        这也很正常。

        儿童文学,本身就是拿给儿童看的,太强调“文学性”,反而是南辕北辙。

        但是让李明烁意外的是,江弦这些句子所组成的故事,即便是他这个成人读了,也会忍不住回味这些字里行间流露的信息。

        “有点意思。”

        李明烁换了个姿势,继续看接下来的内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