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肯定好好跟着姨婆学女红,到时候绣出最精致的封面,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这话并非随口应和,自从茶会上听姨婆说起“女红是江南女子安身立命的巧艺,一针一线都藏着生活的温度”。
她就打定主意系统学习传统女红,不只是之前接触的苏绣,还有缝补、浆洗、盘扣、裁剪这些承载着老辈人生活智慧的基础技艺。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未散尽,徐佳莹就翻出姨婆珍藏在樟木箱里的《女红要略》。
这本书是民国时期的线装本,书页泛黄发脆,边角被岁月磨得圆润,里面用小楷毛笔写满了姨婆年轻时的学习注解。
“平针缝需匀,针脚半厘为宜”“盘扣绕线要紧,不然易散”等字迹虽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可辨。
她坐在院子的石桌旁,就着晨光细细品读,时不时用指尖顺着书页上的字迹划过,仿佛在与年轻时的姨婆对话。
“学女红,先得把‘针’和‘线’的性子摸透,就像学苏绣要先懂丝线的粗细一样。”
姨婆端着刚煮好的鸡头米甜羹走来,看到她专注的模样,笑着将一个竹编针线笸箩放在石桌上。
这笸箩是姨婆出嫁时的陪嫁,竹编纹路细密规整,里面整齐码着大小不一的钢针、银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