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同时在一期刊物上发表,让人惊讶的不仅仅是并排出现两次的作者名,更是他一个深居中原乡村的少年作家。居然同时吧大漠和草原写出了各自的味道。

        被这样的笔力折服的,不仅仅是读者,还有文学评论家们。

        再次加印二十万册之後,各种评论的声音开始涌现。

        “老周你看!”张德宁递过一张报纸。

        周燕茹定睛一看,标题写的是《大漠与草原,如何写就旷野上的非凡人生》。

        “还有这个,”张德宁又递过另一份,这份的标题就更离谱:《男人的大漠,nV人的草原!》

        周燕茹皱了皱眉,“怎麽感觉标题都写得像三流小报。”

        “其实内容还行,不过并不专业,都是读者视角——正经评论的也有,”张德宁递过一份燕京日报,“李拓写的,今天刚发表。”

        周燕茹接过报纸,这次的题目就正经多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扇观察成长与选择的窗》作者:李拓。

        “米国知名作家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曾在他的《与神对话》中说:‘成长,只有在不舒服的状态下才会发生。’当我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这些惨痛的、凄美的故事背後,是一个个由错误的选择所堆叠的……”

        “这个李拓,这两年总嚷嚷着‘做积累、做积累’,怎麽积累来积累去,不发了,改专门写评论了?”周燕茹一边看文章,一边调侃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