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她转头走到编辑部的角落里,那里有成堆的纸张,大多数是紮成捆的信件。
“来!把这一大包拿走!”
“这是什麽?”刘培文接过来,拆开绳子翻看着。
“五月号的读者来信,这些都是写给你这篇《步履不停》的。”
刘培文闻言,信手拆开一封看了,信里大T是说,读者反覆看了三遍,才把《步履不停》彻底看懂,在看明白的那一刻,他深深地被打动了,於是写信夸赞一下。
又拆开一封,这一篇非常直接:没看懂,觉得一个故事讲两遍,也没意思。
刘培文就这样坐在桌前拆了二十几封信,发现能看懂、看明白的,不过四分之一的数量,有一半读者直接觉得没意思没看懂,认为刘培文大失水准,有些人则是读得一知半解,明白了是怎样的故事,但却觉得过於日常,过於平淡,没什麽意思。
b如这一封信上就写着:
“同样是写中年人对於生活的反馈与思考,我更欣赏的是像谌荣的《人到中年》那样,虽然经历了人生中压力最大的时期,仍然能够有所承担,认真表达对生活的热Ai。
“反观《步履不停》,无论儿子还是父亲,人生经历都不成样子,每个人都充满了自私与自我辩解,家庭和睦更谈不上,这样的作品,既没有跌宕起伏的JiNg彩故事,就连感人的情节也并不多见,这让我对这部有些失望,我知道作者或许想表达一些当代家庭之间的问题,但似乎也不够尖锐。”
“你看,挨批评了吧?”张德宁看着刘培文皱着眉头,自己心里舒服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